【緣起】廣東省開平市赤坎古鎮華僑文化展示旅游項目已經進入快速建設期,這一項目的穩步落地帶給赤坎鎮的是一幅充滿無限可能的宏偉藍圖,也帶來一系列必須解決的難題:赤坎如何通過古鎮文旅項目實現華僑文化的傳承與復興?赤坎如何實現與世界文化遺產的相映成輝?赤坎如何同時兼顧文物活化與利用?赤坎如何利用文旅項目走出特色鄉村振興之路?赤坎如何展現特色小鎮的特殊之處?赤坎如何在開平全域旅游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赤坎如何樹立粵港澳大灣區一流文旅品牌?七大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標簽給了赤坎榮光,也帶來直擊心靈的七大靈魂之問!
赤坎項目的下一步該何去何從?一場圍繞赤坎之問的大師級對話就此拉開。
【對話焦點】赤坎新區作為赤坎古鎮整體搬遷安置、傳承與發展的圓夢之地,將按照4A級旅游景區標準,以“百年后的文化遺產”為目標,以“智創僑城+復興僑文+圓夢僑人”為理念,以異地重建的八大文化建筑群為核心,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異地重建城市文化建筑群,構建全球華僑華人的共同家園,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的主要載體,將原有的華僑文化精神標識以嶄新的面貌展示給社會各界和海內外僑胞,使得華僑文脈得以延續,華僑根魂得以留存。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天時,赤坎古鎮歷史文化底蘊為地利,赤坎古鎮原住民與廣大海內外鄉親的支持與配合為人和。天時地利人和在手,美好發展前景在望,但是赤坎新區城鎮中心應如何規劃、設計與建設?
為推動赤坎特色旅游小鎮的建設,赤坎古鎮管委會于2020年夏季邀請華南理工大學肖大威教授、馮江教授等兩位大師,分別帶領各自團隊對赤坎新區的城鎮中心展開了空間設計研究。經過四個多月的潛心研究和精心打磨,現已完成概念方案成果。
【評審】
為進一步全面系統地論證赤坎新區城鎮中心空間設計研究方案的可行性,2020年12月14日,赤坎古鎮管委會在華南理工大學召開世界華僑華人共同家園建設之赤坎城鎮中心空間設計研究第一次(大師級)評審會議。會議特別邀請陳雄大師、黃捷大師、孫禮軍大師、馬震聰大師、湯朝暉大師等五位勘察設計大師,對肖大威教授、馮江教授團隊分別提出的方案進行評審。開平市委常委、赤坎古鎮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赤坎鎮黨委書記陳杰文參加了評審會。
評審會現場
【方案一:重現僑鄉歷史記憶】馮江教授帶來《赤坎·故鄉印象——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平臺之空間形態規劃課題研究》成果匯報。這一方案創造性地提出以水為脈串聯“島”狀聚落空間、以平洋稻香中的中西合璧建筑喚起華人華僑的故鄉記憶,致力于探討華僑文化在當代復興的可能性。以世界華僑華人大會永久會址這一與世界對話的頂級舞臺為核心,倡導本地居民日常生活與文旅發展共融,意在打造一個中西合璧的新時代僑鄉空間。
馮江教授就《赤坎·故鄉印象——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平臺之空間形態規劃課題研究》成果作說明
【方案二:傳承赤坎肌理文脈】肖大威教授帶來《歷史文化古鎮赤坎國際華僑文化交流平臺空間形態規劃課題研究》成果匯報。這一方案尊重現狀,做到設計前后建設總量不變,但空間優化、效益提升,是一個易操作可實施的方案。其重點設計范圍在赤坎新區南部組團的核心區,旨在延續和展示赤坎地域文化特色,將核心區打造成具有僑鄉碉樓文化特色的綜合服務中心和藝術博物館。規劃通過梳理原有水系,形成優雅湖面與多處半島及浮島,塑造良好生態環境與景觀特色;其空間設計尊重古鎮肌理,展現僑鄉特色,有臨水街、內街、雙街、再現經典影視中僑鄉文化印象的方形圍合廣場到承載華僑華人大會永久會址的臨湖開敞空間,移步易景,高度體現僑鄉風情與地域山水特色。
肖大威教授就《歷史文化古鎮赤坎國際華僑文化交流平臺空間形態規劃課題研究》成果作說明
【大師點評】兩個大師團隊的方案精準把握了赤坎鎮的文化肌理,對未來發展空間形態進行了傳承與創新相融合的深度研究與規劃設計,各有優劣。陳雄大師、黃捷大師、孫禮軍大師、馬震聰大師、湯朝暉大師等五位大師分別對兩個方案進行點評,并對方案的優化提升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對兩個放方案在規劃建設尺度、落地適宜性和與赤坎古鎮關系的銜接問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學決策】陳杰文常委提出,下一步要根據五位大師的評審意見,結合赤坎新區發展實際,兼顧可操作性、經濟效益平衡點需要,將兩個方案進行優化融合,加快完成赤坎新區城鎮中心的空間規劃工作,為赤坎新區建設提供規劃指引。
開平市委常委、赤坎古鎮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赤坎鎮黨委書記陳杰文在評審會上提出赤坎新區建設需求
【后記】赤坎項目在赤坎管委會的努力推動下一路披荊斬棘,在項目建設的關鍵時期,一場大師級對話帶來的是前進方向的指引。與大師的對話還在繼續,我們相信,勠力同心的努力必將一點點解開赤坎七大靈魂之問,也將重新定義七大時代標簽。請您與我們共同期待!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