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城鎮下灣村聚焦鄉村全面振興,認真對照省、市“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創建標準,下足功夫念好“強黨”“優治”“綠美”三口訣,全面建設組織強、村莊美、共治理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助推全鎮鄉村振興事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下灣村先后獲評開平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江門市衛生示范村、廣東省健康促進示范村、開平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村評比“擂臺賽”木碉獎、江門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村。 黨建先行,強化組織引領 下灣村始終以黨建引領為統攬,著力在“強組織、優服務、抓隊伍”上下功夫,推動高質量黨建和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 一是強化黨風黨紀建設。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制度,定期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組織生活會等,把黨章黨規黨紀學習作為黨性教育的重要內容,引導黨員干部學紀知紀明紀守紀,將嚴的要求貫穿黨紀學習教育、執紀監督全過程。抓實無職黨員管理工作,探索“設崗、定崗、評崗”三步工作法以解決農村無職黨員“想干事沒機會、想工作沒平臺、想管事沒名分”情況,讓無職黨員“無位”變“有為”,形成比學趕超、正當先鋒的濃厚氛圍。 二是積極推行“田間黨校”。積極響應蒼城鎮“田間黨校”黨建品牌創建工作號召,率先盤活村月光山尾56畝撂荒地作為田間勞作“責任田”,堅持“地頭培養干部,田間錘煉黨性”宗旨,將黨的理論政策、惠農政策、勞動教育、種植技術搬到田間地頭,將社區致富能手、本土授課能人請進課堂,試點打造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振興大課堂。截至目前,下灣村已舉辦四期“田間黨校”系列活動;并在其引領帶動下,潭碧村助力鎮黨委盤活超100畝閑置撂荒地,成功打造出潭碧冬瓜核心種植區“田間黨校”活動陣地。 下灣村深入探索“多元參與、服務聯動、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匯眾智、聚合力,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實現“全時全齡全程”齊參與。 一是率先推行數字鄉村體系。作為首批“數字鄉村”積分制工作試點村之一,依托“智慧蒼城”小程序,把積分制管理融入到人居環境整治、家庭美德、愛國愛黨、遵紀守法等多個環節中;根據村情民情設置正負面清單,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有效激發了村民自治內生動力,使得鄉村治理各項重點工作有序推進、協調發展。目前,下灣村已有230戶家庭入駐積分平臺并兌換積分獎勵,切實增強了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主人翁意識,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持續開展聯建共建活動。下灣村黨總支和城西村黨總支攜手探索“村村共建”新模式,以“黨建引領、互學互鑒、互促共進”為原則,圍繞整合雙方資源、壯大集體經濟、提升鄉村建設、拓寬發展空間等方面,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課聯學活動、趣味運動會及參觀學習廉政教育基地,并合力推動鄉道Y808下灣至城西田心與潭碧龍帶交界路段的太陽能燈安裝工程落地,努力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建共贏”的工作新格局,有效促進全面振興。 真抓實干,繪就生態畫卷 下灣村堅持以人居環境提檔升級為目標,突出重點、廣泛動員、全面發力,持續推進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竭力打好鄉村顏值提升“組合拳”。 一是加快“宜居鄉村”建設。著力加強村內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村道硬底化工程、塘基護欄改造維修工程、新修長凳和健身器材等惠民利民工程的落實落地,持續提升村民生活生產條件。聘請第三方專業保潔公司在全村實行“定點收集+直接運輸+末端處置”的管理模式,配備保潔人員負責村內主干道、巷道、農戶房前屋后及公共活動場所等的衛生工作;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劃分2個智慧網格、配備4名專職網格員及16名兼職網格員深入轄區內商鋪及平房住戶,全面開展“門前三包”,進一步構建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 二是做深“綠美鄉村”文章。依照下灣村綠美鄉村規劃圖,結合“美麗庭院”創建活動,在村內“三清三拆三整治”后的邊角地、空閑地及“五邊”“四旁”進行補植添綠,持續擦亮生態文明底色。通過廣泛發動、黨員示范帶動、黨群同心聯動,帶動轄區群眾積極參與義務植樹主題黨日活動,切實提升村民環保意識、提高全村綠化水平。立足村內自然資源優勢,投入453.22萬元完成桑基魚塘水鄉環境整治工程建設,打造獨具嶺南水鄉韻味的水鄉風情生態休閑示范點,助推蒼城鎮美麗鄉村建設再上新臺階。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