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筑牢“民生底線”至關重要的一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農村飲水安全的重要性,要統籌研究解決飲水安全問題,讓農村人口喝上放心水。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想方設法辦好民生實事 潭碧村是蒼城鎮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人口數量占全鎮六分之一。此前,潭碧村民一直使用本村自來水廠供水管網,飲用更鼓樓水庫水源,而該村自來水廠只設有一個簡易沉淀池,供水設施落后。近年來,由于村內管網老化銹蝕,滲漏現象嚴重,且今年以來持續高溫干旱,更鼓樓水庫水位下降,導致管道水壓偏低,出水渾濁,嚴重影響村民正常生活和生產。今年5月26日,時任江門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應武赴該村調研農村集中供水工作時,強調加快推進農村集中供水工作,確保今年年底前全市實現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蓋,進一步提高農村飲用水安全水平。 蒼城鎮黨委高度重視,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突出抓手,迅速采取臨時措施,保障村民生活用水供給。為長遠解決村民用水問題,鎮黨委研究制定“引水入村”方案,最終決定將蒼城鎮自來水廠管網延伸至潭碧村,接駁村內管網,提高村民飲用水質量。 以鎮村兩級聯動為引領,有條不紊開展民生工程 為保障村民基本用水需求,一方面投入82萬元加快蒼城鎮自來水廠到潭碧村的管道的鋪設,用了一個月時間完成了管道方案設計、預算評估和2.6公里管道鋪設施工工程;另一方面,由鎮政府出資采購若干臺大型泵水設備,設置在水庫、主要河道中,將水引入村內農田,保證農業生產灌溉用水,避免農作物因旱失收。”蒼城鎮副鎮長林錦昌表示。 在潭碧村,則由駐村第一書記、鎮黨委副書記方君寧牽頭,帶領黨員干部實地調研村內管網和村民用水情況,多次開會討論研究,和村民做好溝通解釋,做好村內管網升級改造、用水收支管理等工作,完善村內用水管理機制。 一是由村集體出資購置小型水泵,安裝在各村水井中,臨時補充村民日常生活用水,并主動聯系江門市食品檢驗所,免費為村內十余口井的井水做水質檢測,確保村民生活用水安全; 二是制定實施村內管網升級改造工程方案,具體到排查村內漏裝水表用戶、按管道走向和管網連接、籌集資金為幫助困難、低保村民更換入戶水表水管等等,并通過召集村內技能人員,積極參與到管網升級改造工程。 最終,順利完成更換使用長達20多年滲漏的鑄鐵水管和廢舊的用戶水表,潭碧村家家戶戶都能用上放心水。期間,潭碧村黨員干部也積極做好村內管網升級改造工程的宣傳和公告工作,聽取村民的建議,切實讓村民感受到鎮黨委、村黨總支對群眾的關心和為民辦實事的決心。 潭碧村村民陳伯:“沒想到這么短時間就能用上鎮的自來水,感謝黨和政府,積極籌資為我們潭碧村接上鎮自來水管網,現在水質好、流量大,我們都放心飲用。” 駐村第一書記、鎮黨委副書記方君寧表示,潭碧村黨員干部齊心協力,在短時間內完成了村內管網升級改造,前期的管道銹蝕問題基本上已得到解決。該工程是潭碧村近30年來最大的一次水管管網改造工程,讓村內家家戶戶都能使用清澈干凈的自來水,保障了村民飲水安全,得到了村民一致認同和贊賞。 水潤民心,澤被萬物。飲水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事關農業發展、農村穩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問題,更是實施鄉村振興的基礎保障,下一步,蒼城鎮將持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搬開奔向小康路上的“絆腳石”,讓“放心水”潤澤百姓的生活,流向人們的心間。
相關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