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鎮紅色資源稟賦優厚,是孕育革命烈士周文雍紅色故土,是滋養厚山蝦邊鄉農民協會“革命種子”的紅色搖籃。為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7月15日晚上,百合鎮舉辦“講述紅色故事 賡續精神血脈”——第三期紅色晚間課堂之“文雍”圓桌會。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陳炳欽,鎮人大專職主席周光文,鎮黨委副書記梁北林,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何永富,副鎮長候選人周炎寧出席圓桌會并擔任評委。
圓桌會上,12位參賽選手以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革命故事為切入點,圍繞周文雍陳鐵軍烈士所處的時代背景、投身革命的原因、以及在革命活動中作出的貢獻等話題,通過多角度、深層次的探討分析,共同梳理革命歷程,回顧崢嶸歲月。在追溯先烈足跡,講述紅色故事的過程中,全體干部進一步加深對周文雍陳鐵軍烈士的認識和了解,賡續其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對黨忠誠的精神血脈,為啟航百合發展新征程蓄積精神動能。
黃健同志探討了1924年至1927年國民大革命的發展歷程,以及其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提高中國各革命階級政治覺悟的重要意義。
鐘婕妤同志探討了1925年5月30日暴發的“五卅”運動的起因經過和發展,以及其對推動國民革命運動發展的重要意義。
陳肖穎同志探討了1925年6月19日暴發的省港大罷工的起因經過和發展,以及其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對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和準備北伐戰爭的重要意義。
何偉朋同志介紹了1927年廣州起義的起因經過和發展,以及其英勇反擊國民黨右派,大膽探索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道路的積極意義。
何青藍同志探討了1927年同一年發起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三大武裝起義的失敗原因,以及其對中國工農紅軍成長的重大意義。
胡錦耀同志介紹了黃埔軍校在為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的作用。
李匯泉同志講述了壯烈犧牲在戰斗火線的廣州起義總指揮——張太雷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
胡嘉慧同志探討了廣州起義為什么選擇周文雍任工人赤衛隊總指揮,詳細介紹了周文雍烈士投身革命活動的工作和貢獻。
林義濤同志探討了周文雍烈士領導的工人赤衛隊在廣州起義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蕭泳雯同志介紹了陳鐵軍、陳鐵兒姐妹的成長歷程,及其堅定信念,投身革命,英勇犧牲的英雄事跡。
梁錦豪同志結合茅岡村駐村所見所聞,講述了周文雍烈士的成長歷程和趣聞故事,以及其革命理想信念萌芽的歷史細節,還原了周文雍烈士有血有肉的革命人物形象。
楊思云同志從黨百年奮斗歷程中,感悟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堅定不移的信仰。
整個圓桌會全程氣氛熱烈,參賽選手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發表了對黨史學習的深入體會。領導評委們頻頻為選手們發言點贊,并分享心得,與選手們共同學習。
黨委副書記、鎮長陳炳欽對參賽選手的發言表現和討論質量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本次“文雍”圓桌會能夠提高度、挖深度、拓廣度,是百合鎮用好本土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生動實踐。他要求,一是深入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強化統籌部署,積極發揮百合紅色資源優勢,注重方式方法創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新走心走深。二是全體黨員干部要加強黨史學習,立足百合紅色優厚資源,當好百合紅色故事的宣講員,做好百合紅色精神的傳承者,努力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通過學用結合推動工作,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經過激烈角逐,現場根據積分排行榜,評選出“學習積極分子”獎6名,同時,綜合發言的質量、內容以及表現等方面,由全場觀眾投票選出“學習之星”獎1名。
相關附件: